http://news.cnyes.com/20150421/%E6%96%B0%E7%9F%B3%E6%B2%B9%E5%8D%B1%E6%A9%9F%E8%83%8C%E6%99%AF%E4%B8%8B%E7%9A%84%E5%A4%A7%E5%9C%8B%E5%8D%9A%E5%BC%88-110125367516010.shtml?c=forex
新石油危機背景下的大國博弈

新石油危機背景下的大國博弈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網) 2015-04-21 10:42:38 

 

於寧 中國金融資訊網特約專欄作家

市場需求增長、新技術出現與地緣政治事件等正一起改變著石油工業的作用與地位,石油已成為世界大國經濟、軍事、政治斗爭的武器。它的價格變化直接影響著世界各國的能源需求,從而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戰略地位。

2014年12月,俄羅斯本幣盧布匯率經歷了恐怖的兩天內暴跌20%的“慘劇”,俄羅斯經濟亮了“紅燈”,這背后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因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實施的全面制裁,而在年終給予盧布重創的殺手锏是國際原油價格暴跌至60美元/桶以下。油價暴跌和西方制裁不但造成盧布岌岌可危,也將俄羅斯經濟逼入衰退的困境。那么國際原油價格為什么會暴跌?是因為供過於求嗎?俄羅斯油價下跌的同時全球油價都下跌了,其他國家不怕受到影響嗎?

這個問題可以分三個維度探究,第一個是頁岩油氣蓬勃發展的美國利用金融的力量一手炮制了這場新石油危機;,第二個是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OPEC組織堅持不減產把這場新石油危機推動到了高潮,第三個是中國向俄羅斯伸出橄欖枝將重新劃分世界石油大國的戰略格局。

先來看第一個維度。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開局不久,世界經濟步履蹣跚、前途未卜,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卻是一路上行,不到半年時間,油價即從2008年年底的33.87美元/桶突破到每桶70美元, 2009年5月,國際油價更是上漲近30%,創下十年來單月漲幅的最高紀錄,國內油價也重回歷史高點。經濟低迷而石油價格大漲,這本身就是違反了供求原理。上述奇怪的歷史現象主要上是美國華爾街通過金融的力量操縱的結果。前段時間,深南電和高盛對賭,當油價是100多美元一桶的時候對賭62美元,如果油價在一桶62美元以上高盛每個月付給深南電30萬美金。對當時的深南電,這似乎是無風險利潤,不賺白不賺,因為慣性思維中,油價是應該由所謂的OPEC等等所決定的,可油價的背后還有一個巨大的身影“高盛”。高盛是華爾街的金融公司,也叫做金融資本、國際金融炒家或者叫做國際金融大鱷,國際油價、大豆價格、豬肉價格基本上都會受到華爾街的投資銀行通過金融工具的的影響。當然,僅僅是高盛等投資銀行也並沒有絕對地影響世界石油價格的實力,它們的背后是強大的美國政府的支援,這是美國政府跟華爾街的聯動。美國政府與華爾街聯動的基礎就是基於頁岩油氣技術革命推出的美國能源新政策。

美國得益於水平鉆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進步,勘探頁岩油氣資源的熱潮不斷高漲,進而推動美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自從美國近年來的“頁岩氣革命”之后,美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速度大大超出想象,產量增長之快使美國的“能源獨立”不再是天方夜譚。美國不僅不再需要進口液化天然氣,而且用自身液化天然氣快速替代柴油,以及在頁岩氣開發中意外收獲的大量頁岩油,也使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需求直線下降,2010年美國對中東地區石油依賴只有8000萬噸。從而,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基於越來越獨立的世界石油地位,聯合OPEC組織對俄羅斯這一強勁的競爭對手進行經濟打擊,具體是通過華爾街金融的力量降低世界石油價格,從而改變俄羅斯在世界石油市場的地位,進而改變以前OPEC、美國和俄羅斯在世界石油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為美國實現世界石油霸主地位再進一步。

然而,第二個維度的OPEC組織完全沒有按照美國預設的情景出牌。當世界石油價格下降到美國也無法控制的水平時, OPEC組織宣布不會減少產出,甚至增加產出。同時指出,美國的頁岩油供給過度,這需要進行糾正;當前的油價對頁岩油等生產商而言難以持續,公允的油價水平才能令頁岩油繼續生產。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隨著近幾年美國頁岩油氣企業的壯大,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不斷減低,美國石油進口由2006~2007年高峰時的1000多萬桶/日下降到目前的700多萬桶/日,而其中最受沖擊的就是OPEC組織中的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出口。這不僅讓沙特在經濟上很受傷、失掉一些美國客戶,而且在政治上也很受傷,沙特在美國政府面前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因此,維持原油產量、壓低價格、以自己的低成本優勢給美國頁岩油行業以重創,重新奪回美國市場及對石油市場掌控權,就成為沙特目前的核心戰略。

以沙特為首的OPEC組織的意圖很清楚,那就是要把美國新興的頁岩油開采企業的夢想敲碎,把它們擠出市場。如果只是對它們稍加教訓就主動減產,讓價格反彈,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美國大部分頁岩油氣企業會繼續加大產量,搶占沙特市場份額,同時會加速降低成本,日后對沙特威脅將更大;二是未來沙特的價格戰就更不會被這些頁岩油企業所理睬,沙特作為石油老大的影響將日漸式微。綜合來看,沙特占據明顯優勢:第一,沙特“只能贏不能輸”的底線決定了他們的決心要強過美國頁岩油企業。在石油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對沙特來說是生命攸關的大事,沙特會舉全國之力來打持久戰;第二,沙特石油開采成本低。沙特的石油開采成本不到20美元,在原油降到30美元價位、絕大部分石油企業都無法盈利時,沙特的油井還能賺錢;第三,沙特現有外匯儲備充足。這幾年的高油價養肥了沙特,再加上沙特政府財政管理有方,沙特目前的外匯儲備高達7500億美元,且財政還有盈余,在低油價的情況下撐個兩年應該沒什么問題。

面對國際油價的“屢創新低“,之前樂看油價下跌並坐享其利的美國面臨著新的麻煩,據報導,在美國18個頁岩油產區中,只有4個還能勉強不虧損,美國的頁岩油生產商壓力越來越大。在沙特的打壓下,美國頁岩油的泡沫將在2015年破裂,新興的、作為石油市場顛覆者姿態出現的美國頁岩油企業將在2015年面對什么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有人預測它極有可能將告別高速增長的繁榮時代,進入痛苦艱難的破產重組時代。

歷史總是在重演,1985~1986年時沙特的石油戰略與本次的油價博弈非常相似。上世紀80年代早期,開采石油所帶來的高額利潤將許多投資者引入了這個領域,包括從高成本的頁岩中擷取油氣,美國石油產量暴增,暴利之下大部分的OPEC成員國也難以淡定,限產配額成了一紙空文,可是此時,“好孩子”沙特還在規規矩矩地按配額生產,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市場被一點點的蠶食,在屢次抗議之后,沙特開始反擊,它利用自己的低成本優勢,開始大量生產,打壓原油價格,半年后,原油價格從1985年11月的32美元/桶,跌到了1986年3月的10美元/桶,美國市場上許多跟風入場的中小石油企業完全無反擊之力,OPEC的不少成員國也盯不住而陷入了經濟困境。

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故事的邏輯變成美國原本想依靠頁岩氣來“革俄羅斯的命”,結果被OPEC組織“漁翁得利”,做了“賠了油價又折頁岩氣”的事情。

再觀察第三個維度,作為世界第四大產油國的中國2014年12月原油總進口量首次超過3100萬噸,相當於每日產量超過700萬桶,比之前創下的月度進口紀錄高位高出了逾10%。一方面,中國盡享世界油價暴跌的好處,大幅增加了石油儲備;另一方面,中國和俄羅斯無論是東西線天然氣合作還是中石油入股俄羅斯萬科油田,都表明中俄戰略資源合作關係在向縱深發展。

石油成為了國家間博弈的武器,未來世界石油戰略格局還是撲朔迷離,以沙特為首的OPEC組織是否還可以引領世界石油市場,美國頁岩油是否就此“偃旗息鼓”,中俄組成的能源戰略聯盟是否可以與前兩者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現任教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貿與會展學院金融系,國際商務碩士生導師,同時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從事研究工作。)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金融資訊網采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務必注明“來源於:中國金融資訊網”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迅祿DM-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迅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